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 > 详情
四千多年前的上海先民如何生活?奉贤这场展览揭晓答案|天天新消息

新民晚报   2023-02-25 10:05:10


(相关资料图)

昨天下午,“奉海荣光——柘林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奉贤博物馆开展。展览精心选取72件在奉贤区柘林遗址最新发掘出土的良渚时期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从中可以一窥四千多年前上海先民的生活场景、地域风俗、社会形态等种种信息。这座迄今为止上海地区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滨海聚落,正逐步掀开神秘面纱。

图说:“奉海荣光——柘林遗址考古成果展”在奉贤博物馆开展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 摄(下同)

柘林遗址地处杭州湾北岸,上海史前时期重要地理分界线——距今约5000年的冈身遗迹的最南端。就是在这片沙堤高岗之地,上海奉贤地区在良渚文化时期迎来了首批先民,揭开了奉贤史前文明的序幕。

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从崧泽到良渚”课题规划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上海博物馆主持,奉贤区博物馆参与,于2018年、2020年连续两次对柘林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450余平方米,揭露良渚文化墓葬、灰坑、灰沟及柱洞群等遗迹。出土丰富的文化遗存,展现了良渚文化基层聚落的景象。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黄翔告诉记者,通过考古,4000多年前上海先民许多生活细节得以重现天日。例如柘林遗址,是目前良渚文化遗址中,唯一采用东西向墓葬的聚落。“南北向安葬先人是良渚文化重要的文化特征,而柘林遗址良渚文化先民的墓葬则是东西向。这在良渚文化的核心区域内是个特例。”黄翔表示,该现象应与柘林聚落的地理位置有关,可能是先民崇拜海洋的表现,因此柘林聚落或许是良渚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

此外,另一些考古发现也让柘林聚落的性质被重新定义。由于柘林远离上海地区良渚文化的中心性聚落——福泉山遗址,之前对其判断应是偏远的滨海小聚落。但考古发掘中不仅发现了随葬品丰富的高等级墓葬,也在出土的陪葬品中,发现了象征权力的石钺和只允许贵族使用的玉璧等礼器,可以佐证这一聚落曾经生活着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他们的饮食也并非“靠海吃海”,而是以稻米与家畜为主,与良渚文化的总体情况是一致的。

另一个可以体现柘林遗址特殊性的细节,在于其出土的陶器中,大量出现刻画符号,这些符号被称为良渚文化的“密码”,它们可能是早期的计数、标识符号,也极有可能是原始文字的雏形。这些神秘的印记目前尚未破解,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那么良渚文化的究竟是不是上海人的“老祖宗”?黄翔表示,既是也不是。良渚文化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可能是气候环境剧烈变化,也可能是其他文化的冲击。但上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没有中断,考古研究表明,良渚文化之后,来自其他地区的文化进入,并与本地的文化融合后形成新的文化,产生新的族群。而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的先民们,也已融入了其他文明之中,他们的血脉、习俗、文化变为华夏文明基因的一部分,至今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到他们存在的印记。

“上海并非是历史遗迹丰富的区域,也曾有上海无古可考的谬说,但柘林遗址的发现再一次表明上海历史文化的久远,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保护、利用好上海的文化遗址。”据了解,目前柘林遗址发掘的仅仅是聚落中的墓地区域,今后还将继续开展对柘林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届时将有更多关于柘林遗址良渚文化的秘密被逐步揭晓。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