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北京的呗
北京市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资料图)
2006年12.6万,2007年12.5万,2008年11.8万,2009年10.1万,2010年8.1万,2011年7.6万,2012年7.3万,2013年7.27万,2014年7.05万,2015年6.8万,2016年6.12万,2017年6.06万,2018年6.3万,2019年5.9万。(2020年更是降到了空前的4.9万。)
.
假如各高校分配给北京的招生名额一直保持不变的话,那么单靠“严格计划生育”这一项措施,从2006年到2019年北京高考的各档录取率就应该翻一倍多(意味着各档录取分数线会大幅降低)。事实上,北京的高考录取率并没有那么大的增幅,原因是各高校把北京“节约”下来的招生名额的大部分补给了其他省份。
.
以985高校在京录取人数为例:
2009年,北京市高考人数10.1万,985录取率4.069%,即985录取人数0.411万;
2019年,北京市高考人数5.9万,985录取率4.3%,即985录取人数0.254万;
0.254万-0.411万=-0.157万,即:从2009年至2019年,985大学录取北京考生的数量,不仅没有随各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而增加,反而减少了1500多。这些北京市“节约”出来的名额都补给了其他省份。
.
考生人数显著减少会直接导致录取分数线降低。
做一个简单的定性模型来展示这里面的道理:如果各高校在某省的招生总名额1万,而考生人数10万,则录取分数线在前10%那里,如果招生名额1万不变而考生人数降为2万,则录取分数线在前50%那里。10%排位的分数与50%排位的分数,会相差多少?而如果考生人数增加到了50万,则分数线提高到了前2%位置,只有学霸水平的能上了。
.
事实上,北京市从1971年就早早开始倡导计划生育,1979年开始更是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本地新生人口持续减少所带来的教育资源分配红利,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现,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市的高考分数线在1980年代初时与其他省份相仿(例如:1980年高考,北京文科分数线327理科349,山东文科330理科350,河北文科314理科340),而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与许多省份拉开差距,到1990年代末时已经与个别省份拉开了百分以上的差距。
.
这种差异现象不应该被简单粗暴地归结为“不公平”。
【公平】,绝不等于“按人头儿绝对平均”。分田到户的时候,一家两口子分得十亩地,另一家两口子也分得十亩地,十年后,第一家两口子只生了两个娃,全家人均2.5亩地,另一家两口子生了八个娃,全家人均只1亩地,这种差异绝非“不公平”。这时候要求两家十四口人二十亩地重新按人头儿绝对平均分配,才是不公平。
.
(有网友仿照丁仲礼对柴静之问,回复我“那家多出来的6个孩子是不是人”)
既然为了鼓励积极性结束弊端促进总体发展而实行“包干到户”,那么那家多出来的6个孩子应该只能分自己家的耕地和收成。如果实在出现了生存困难,村集体酌情给予适当扶助。而不是可以仗着人多去分别人家的耕地和收成。
“中国人是不是人”讲的是我中国人自己建设发展的权利,而不是要去抢夺去瓜分美西方既有的物质积累,对不?北京市从来没有也无那个能力去阻碍限制其他省份发展自己的高等教育资源,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