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 > 详情
咸宁咸安:“创二代”闯出“新茶路”_当前热讯

云上咸安   2023-05-05 16:56:4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云上咸安报道 2009年,作为“创二代”的张利开始接手父辈开创的汪大珍茶业发展公司。他不断创新,从茶园的管理做起,引入了“绿色防控”体系;潜心学习扁形茶制作工艺,突破了雨水叶的加工难题;挑起了销售的“大梁”,建立了“线上、线下”两翼齐飞的销售网络,成长为咸安新生代种茶人中的佼佼者。

汪大珍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国营贺胜茶场小罗山分厂。1997年建立了良种茶示范基地,为贺胜茶场改植良种茶提供技术支撑,为茶场周边几个村的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充当了咸安改种良种茶的“先锋”。与此同时,引进了名优茶制作机械,代替了原有的手工制茶,从而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效益。2000年,创立了汪大珍“罗针茶”的品牌,公司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这一时期,公司大量高价收购鲜叶,激发了群众新建茶园的积极性,种茶如同种菜一样成为千家万户的增收渠道。

“当时的情景是千人采茶,万余斤的鲜叶量,百人通宵达旦制茶,各地茶商云集贺胜。清晨的贺胜107国道一眼望不到边,都是采茶人员,在这一时期,种茶人致富了,我们企业发展壮大了。”咸宁汪大珍茶业发展公司总经理张利说。

2008年,八零后的张利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后,就接过了带领汪大珍茶业发展公司再创辉煌的“接力棒”。他每天和工人一起栽苗、除草、打药、施肥,这一干就是三年。当时,他遇到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茶园的病虫害防治。经过摸索,打出了一套生态茶园防治病虫害的“组合拳”:重修夏季茶园,阻断病虫害的食物源;科学放置黄色板和杀虫灯,物理诱杀茶树害虫;喷施植物源或微生物源类生物农药,在虫害大面积发生时进行辅助防治。

标准化自动化生产是茶叶产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张利在湖北省制茶能手张长川的手把手指导下,花了7年时间,参加各种学习,参与各种评比,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创新性地研发出了复合杀青技术。这一技术突破了雨水叶的摊青问题和单芽茶在杀青过程中不易杀熟杀透的难点。

有了这些成熟的茶园管理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公司最终才有了发展千亩茶园的勇气。2012年,汪大珍茶业发展公司带着千万元的资金投入双溪桥镇千亩生态茶园的建设中,选育了中茶108、安吉白茶、黄金芽等9个优良品种,新建办公、茶文化中心大楼,现代化的加工厂房,建成6条自主创新的标准自动化名优茶杀青生产线,日处理鲜叶量达到4000斤。为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带来了无限可能。

咸安区目前有茶园10.1万亩,80%以上的茶园进入可采期。张利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将获评“荆楚优品”纳入现行政策奖补范围,进一步提高咸安名优茶的制作工艺;在“国际饮茶日”,加大活动的宣传推广,营造全民饮茶的浓厚氛围;打造咸安茶叶的公共品牌,融入企业的子品牌,向外推介,提升咸安绿茶的知名度;实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和监管,对茶树品种、制作工艺、香气滋味、等级划分、生产标准等方面明确统一范围,确保公共品牌茶叶品质,把咸安“茶叶之乡”的品牌擦得更亮。

“建议由政府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发挥作用,在种植方面积极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茶树品种;在加工方面主要以各档次扁形、条形茶为主;在销售方面积极探索电商平台和网红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并积极在区内企业有关活动中进行宣传推介,拓宽销售渠道。以此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相对独立的茶产业链条,降低茶叶生产经营成本,加快茶叶销售流通速度,进一步提高咸安茶产业整体效益。”张利说。

(咸宁台记者:李卫东 编辑:董盈 责编:聂国力 编审:徐隽)

相关资讯